欢迎您来到芦溪袁水源红色文化园,为确保良好的游览秩序和舒适的游览环境,请您配合如下事项:
1.请在景区开放及规定区域游览,遵守文明旅游公约,注意安全,礼让互助。
2.请照顾好同行的老人及儿童,未成年人及行动不便的老人须在监护人的陪同下游览。
3.严禁在景区禁烟区域吸烟和使用明火;严禁携带违禁物品和宠物进入景区。
4.请自觉维护景区卫生,不随地吐痰,垃圾分类投放。
5.请爱护景区的花草树木及公共设施,严禁乱涂乱画、攀折采摘和随意践踏。
6.严禁在景区内从事任何形式的邪教、赌博及其它违法犯罪活动。
7.游览途中,如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帮助,请到游客中心或向附近工作人员求助。
心灯广场
心灯广场建有六座火炬,心是红心的心,灯是灯塔的灯。卢德铭总指挥牺牲后,毛泽东评价道:“德铭同志为革命保留了火种。”六组火炬象征心灯,既寓意卢德铭不灭的革命信念之火,又寓意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。
雕塑园
雕塑园由四组雕塑构成,分别为卢德铭受命总指挥、文家市会议、行军芦溪、山口岩战役。四组雕像与周边景观形成一道红色文化风景线,安放在百米游步道两侧,这条道路称之为“胜利之路”。
鹰击长空广场
鹰击长空广场的名字源于毛泽东的《沁园春•长沙》。广场上陈列着63A水陆两栖坦克1台、59式坦克1台、歼七和歼八战斗机各1 架,这些陈列的装备是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向红色文化园无偿划拨的,这里既是园区的红色景点,也是萍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秋收起义烈士陵园
秋收起义烈士陵园原为卢德铭烈士墓。卢德铭,又名继雄,字邦鼎,号又新,四川宜宾人,生于1905年6月9日。1927年9月25日,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萍乡芦溪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袭击,为掩护部队撤退,总指挥卢德铭在阻击敌人时不幸壮烈牺牲在山口岩,时年22岁。1987年9月秋收起义60周年之际,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,修建了卢德铭烈士墓,后建成陵园。烈士陵园包括大门(含浮雕文化墙)、秋收起义烈士纪念碑、秋收起义名人雕塑园、秋收起义纪念馆、卢德铭烈士纪念碑、将军广场、和平广场、将军亭、星火广场、三湾改编等景点和游客服务中心。景区被列为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、国家3A级旅游景区、江西省国防教育基地、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萍乡市国防教育基地、萍乡市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等,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。
卢德铭纪念馆
纪念馆始建于2017年5月,占地面积2486.35平方米,是卢德铭烈士陵园内瞻仰区,是集参观、研学为一体的主要场所之一。纪念馆分上下两层,设计造型为“V”型,寓意着胜利的意思,场馆造型分别代表着秋收起义部队的一团、二团、三团永远听从党指挥。展厅布局为六大部分:(一)力挽狂澜,拯救革命;(二)边界烽火,酝酿起义;(三)霹雳暴动,威震湘赣;(四)开辟道路,引兵井冈;(五)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份与北部屏障——芦溪;(六)湘赣边秋收起义走出来的领袖、元帅和部分将领等内容。
红色教育培训中心
红色教育培训中心是袁水源红色文化园的沿学、教育和培训馆,建于2020年6月,总建筑面积7605.58平方米,分为三层,有东西南北四个出入口,中心内部设多媒体教室28间,可同时容纳470人学习培训。一楼主要展示红色文化和城乡融合文化;二楼是多功能教室和红色图书馆;三楼有红色影厅、演播厅和大型会议室。
希望之门
希望之门高16米,宽29米,面向正东方,既有日出东方,紫气东来的吉祥寓意,又有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。当时毛泽东就是从这里向井冈山转移的,革命事业从此走向坦途、充满希望。
市内公交:
线路1:萍乡高铁站,乘坐萍乡北站——武功山(大巴),在芦溪山口岩(袁水源景区)下车;
线路2:萍乡城南站,乘坐武功山大巴,萍乡城南站——武功山(大巴,在芦溪山口岩(袁水源景区)下车。
线路3:城南也可乘坐萍乡—上埠的中巴,到中埠村下(袁水源红色文化园景区附近)。
县内公交:芦溪—上埠(中巴)、芦溪—南坑(中巴)均可在中埠村下(袁水源红色文化园景区附近)。
自驾线路:市区自驾游走320国道到芦溪方向,行驶20分钟左右到达芦溪袁水源红色文化园风景区.